科尔托纳
绘画艺术上的这些变革并不能全方位地展现巴洛克艺术的风采,因为巴洛克并不局限于此。直到有一天,意大利雕塑家、建筑家、画家皮特罗•达•科尔托纳(Pietro da Cortona,1596 - 1669年)天才地将其所学融会贯通,将建筑、雕塑与绘画等诸多因素集于一体,创作出了此后流行于西方世界各地的巴洛克盛期风格的楷模。
1631年 ,教皇乌尔班八世马菲欧•巴贝利尼(Maffeo Barberini)委托科尔托纳为他家族的宫殿巴贝利尼宫(Palazzo Barberini)绘制大型壁画。原本就是建筑师的科尔托纳基于他对建筑结构的深刻理解,打破了现实中二维平面概念对绘画的局限,将雕塑和建筑自身的三维空间因素融入了他的绘画创作之中,大胆地将处于不同墙面的作品有机的衔接成为一个大的整体,在他于1632年就开始构思的天顶画中,各类装饰、雕塑和绘画作品浑然一体,乍一看甚至无法立刻分清哪些是雕塑、哪些是绘画。
长方形的天顶画中云雾弥漫,仙境中众多人物不断地升腾,画家有效地使用了强烈的空间透视构图技巧,将观众的视线带入更高的云端,仿佛观者也被感染着与众神一同升华、飞翔。整个画面以天顶为焦点,四壁绘画和雕塑人物的动势也都向最高处汇聚,呈现出一种向心的纵深透视关系。色泽鲜艳的人物服饰在各类补色对比中形成的巨大光明里飘溢轻盈,让整体画面更为动感十足。
这幅作品被认为是巴洛克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 ,它充分体现了巴洛克风格的特点 。在豪华的画面、充满激情的强烈动势中 ,展现出非凡的空间感 。同时,对于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,让建筑与雕塑、装饰和绘画进行了充分的融合。这样,巴洛克画家不但在绘画造型、色彩上强调了对比,而且在材质上、现实空间上也加入了对比的因素,诸如雕塑的立体和绘画的平面之间的对比、装饰雕刻的几何图形和手绘云层的飘逸自然之间的对比、金属装潢和湿壁画颜料材质之间的对比等等。这一切丰富的艺术元素为的是向人们描绘壮丽、伟大的天国世界,表达人对神的讴歌,也让巴洛克绘画艺术在人类美术史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。